当代职业教育
主办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国际刊号:1674-9154
国内刊号:51-1728/G4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2271 人次
 
    本刊论文
如何突破职业教育发展软肋

摘要:如何健康地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操作技能人才大军,成为我国上上下下十分关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的重大议题,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必须着重于冲破观念和体制的瓶颈,从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设平台、解决职业教育的“进口”与“出口”中存在的制约性问题、职业学校练好“内功”三个方面解决职业教育的软肋问题。

  关键词:良好环境;法制进程;练好内功
  作者简介:林万兴,福建省税务学校教务科副科长。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3-0046-03
  
  重一线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是时代的需求,是党的十六大在新世纪新阶段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职业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还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多地方处于宏观的、政府的高度响应,但是部门的、基层的以及社会细胞的家庭观念的响应严重滞后,部门的保护主义、基层组织的保护主义和家庭的“望子成龙”的保护主义严重束缚着职业教育进一步适应性的发展,综观局势,我国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职业教育的软肋问题。
  
  一、要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创设良好平台
  
  (一)政府要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创设良好环境
  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职业教育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各级政府要制定系统化的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出台硬化的法规性文件;统一部署,成立由政府一级领导任组长的职业教育工作委员会,职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定期召开常务会议,研究职业教育突出问题。只有象抓计划生育一样才能抓好职业教育工作。平时要建立职业教育季度汇报制度,各级管理机构每个季度向政府一级领导汇报情况,政府在各年度、阶段对各下级的职业教育工作进行综合动态评估,提出短中长奋斗目标。根据各地执行职业教育振兴大计的情况,领导机关对其进行绩效管理,赏罚分明,以绩效定升迁。落实职业教育工作是“论持久战”,不是应付过关“走过场”。
  2.明确政府职责,强化发展职业教育的组织保障。省一级政府要明确规定省、市、县三级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责任。合理布局,层层分工,构成体系,省一级政府重点抓好高等职业院校,部门的职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和重点实习基地的建设;市(地区)政府要重点抓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做好职业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整合;县(市、区)要重点抓好职业技术教育和初中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3.制定政策,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各级政府要出台系列政策措施,要制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增加投入,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建立专项资金,全面实现国家与社会全面的职业教育补助;制定人才支持政策,要为吸引和稳定高层次人才从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突破在职业学教师职务系列中增设教授级高级讲师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务;制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税收、金融和土地优惠政策等。
  (二)解放思想,加速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
  1.以专业建设为龙头,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级示范专业和品牌专业。在相关行业部门的参与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一批与地方经济建设、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零碎专业重新整合,快速建造一批系统化专业化高水平操作应用型的专业。
  2.积极改革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技能培养。(1)专业课程前移,结合教学改革的推进和学生毕业前专业技能鉴定标准化的要求,第二学期即组织申报技能证鉴定,课程即围绕鉴定全程跟进;(2)坚持定期开展校内大型技能比赛,在比赛中让学生增强实践操作技能的灵巧性,增强实践能力;(3)推进模拟教学,想方设法聚资加大专业技能电子演示教室和实验基地(实验室)建设:(4)做好两个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寒暑假参加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磨练学生适应社会和吃苦耐劳能力。同时严密布置学生毕业前实习的课程,抓落实反馈、抓验收鉴定。(5)及时跟进教师的实践教学系统性轮训计划,不失时机地选送专业教师到基层体验生活,快速培养练就一批专业化高水平操作应用型的专业示范队伍。
  3.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准入制度和奖励制度。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来源。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原则上要从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在相关实践岗位上工作3~5年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录用,从而保证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具备双师素质。人事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为职业院校从企业录用专业教师提供方便。要制定相关制度,凡达到规定条件的调入人员实行工资超常规幅度的浮动,象从前的“农转非”一样具有诱惑力,以吸引相关人员积极转入职业教育行业工作。
  4.积极推进“双证制”教学。全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职业院校学生必须全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方可毕业,为其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将技能鉴定工作与学校教学考试结合起来,避免重复考试。职业院校尽快按要求建立相应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开展以校内为主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
  5.充分发挥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和学校发挥各自优势,实行多种形式联合办学,推进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企业要向职业院校开放,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实习、培训场所和设备,并积极为职业学校提供兼职教师,也可在职业学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学校要主动出击,与企业密切合作,超前配送学生,破格引入实践型教学人才,实现资源互补。各级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要开绿灯,推动和出台有效政策措施,使职业院校顺利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使企业方面有效地使用“双证照”的人才。
  
  二、要加速职业教育“进口”与“出口”的法制进程
  
  关于“进口”:
  社会对技能人才的渴求给职业学校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学校的招生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渐从原来的计划招生向市场化招生转化,但是由于制度的滞后,招生市场出现了失范和混乱,纷纷比拼,貌似产品营销、虚假广告,甚至打着学校的旗号招摇撞骗、损害了国家利益和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利益。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招生市场中存在的种种怪现象似乎可以理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职业教育本身也并不单纯,包含商业属性。教育事业的本质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教育“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它是被严格控制和管理的“特殊产品”,这“特殊产品”是“苗圃”,而不是让不同利益群体瓜分的“蛋糕”。如果简单地运用市场调节的办法任其发展,就不可避免地在职业教育发展期牺牲诸多。这些都是不能试验的,也是不可补偿的,因此,我国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秩序,加快立法的进程,使招生法制化,为职业学校创建公平竞争、自我发展的平台。
  职业教育招生法制化要解决:
  (一)要加快职教招生立法步伐,营造有序的法制化环境。
  职业学校招生要加快法制化进程,首先要加快立法步伐,通过立法规范招生行为,做到招生工作有法可依,保护学校和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同时注重招生执法的落实,保证职校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1.通过立法,从法律上明晰各招生主体在招生过程中的地位和权责。只有从法律上界定并正确行使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才能保证招生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2.《招生章程》是落实依法自主招生的有效载体。职校的《招生章程》,是落实其依法自主招生的一种特定形成,也是贯彻《职业教育法》的具体表现。利用招生章程向社会宣传自我,公示本校的录取原则,选择标准、特殊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相关承诺。招生章程是职校在招生过程中的准法律依据,它尽管不是法律,但它和合同一样具有法律效力。职校在行使招生自主权时,要依《招生章程》并自主地承担各种责任。所以,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利益,制定出既符合本校利益、又合乎法律要求的《招生章程》。
  3.成立招生仲裁机构是落实依法治招的重要环节。在招生过程中,招生学校和考生之间难免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分歧和摩擦。为方便考生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妥善地解决学校和考生之间存在的纠纷,成立招生考试仲裁委员会,通过仲裁解决学校和考生之间的纠纷,是维护学校和考生的正当权益的较好的方法。仲裁委员会应当聘请政府官员、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和律师担任专职、兼职仲裁员,按照仲裁程序解决争议。
  4.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是依法治招得以实施的制度保证。每个招生机构、工作人员要在招生过程中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遵章招生,并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要通过纪检监察小组来监督检查招生工作。要搭建起监督工作网络,通过声讯台、招考网站等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招考信息和招生结果,广泛接受信访、媒体和广大考生及家长的监督。
  5.解决职教属性在招生中的不公问题。职业教育不仅有各省地市不同学校的不同类型、等级之分,还有地方办教和部门办教之分,后者的区分更加明显,由于职业教育既是社会职责,又是有尝教育服务的具有诱惑力的“蛋糕”分食,存在利益分割的敏感性问题,产生了混乱竞争生源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解决矛盾:(1)树立政府的大教育思想。各地职教管理机构一定要淡化管理机构人为干预的行为,只要宏观管理,一概不管嫡系部队招多少学生,旁系部队招多少学生,营造一个学校对学校平等竞争的平台;(2)利益划分重新洗牌,建立职教大财政,加大学校内部的资金投放,严禁地块分割,上下利益渗透;(3)充分利用部门办学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机构(尤其是领导)的业绩与实现部门办教的状态直接挂钩,把部门办教的资源利用率指标作为任期业绩的重要指标。
  (二)加强信息的畅通,建立健全招生信息渠道。招生信息渠道畅通,是招生市场法制化的一个必备的条件。为规范招生市场就必须要给予考生准确的招生信息。要建立健全招生信息渠道,就要通过各级教育部门不打折扣地贯通,并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建立健全招生信息网络,消除信息天然阻塞和人为封锁。
  (三)诚信建设,营造承诺责任追究法律环境。塑造整个社会诚信的大环境,提高招生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是招生市场法制化的诚信保障,学校的诚信是招生市场法制化的基础保障。学校的不诚信应当受到社会和各级政府的严厉制裁。
  关于“出口”:
  从“出口”来看,企业对技能人才的渴求并不是培养出来知识型劳动人才就万事大吉,在劳动就业领域,知识型的劳动人才同样需要有法规化的选择定位环境,实现依法就业,不管是公司企业还是机构单位乃至人事、劳动管理部门都必须冲破以下的思想框框,加速落实法制化进程:
  (一)落实知识型劳动者政策。打破以往的只有学者(大学生之类的)才是智能型的人才,才能进机关做管理者的老思想框框。知识型的劳动者同样是学者,同样可以进管理层,只是分工不同,管理的范畴不同,前者管现代的社会,后者管现代的机器,都具有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的中心价值,后者不低于前者,更不能看成低能型的人,各方面要淡化这种“差别”,提倡互动。
  与此同时,要为职业院校学生排忧解难,建立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咨询服务机构,构建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信息平台,统筹管理就业资源和毕业生资源,形成完善各级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本专业就业率)。
  (二)要全面实现劳动立法。政府劳动管理机构不能停留于宏观上的泛性管理,既要管好现有的人力资源,又要管好企业的用工需求,制定出更加详尽的法律条文规范各种劳动,包含工作种类、什么岗位、对象要求、规定的日工作时间和月(或周)工作时间、规定的休息时间、基本工资和加班工资计酬比例、保护性的待遇等,形成规范性的经批准的合同文件,不是以往的老板说用就用、说不用就不用、说怎么用就怎么用的“流氓合同”,不按规定履行用工合同的要有法律制约。
  (三)设立专门仲裁机构,全面实现劳动合同仲裁。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与用工者的权利和义务要十分明确,权利和义务要全面得到履行,合同如有纠纷,要通过专门的仲裁机构的受理、取证、仲裁,把劳动法律体现在严肃庄严的殿堂之上。
  (四)组建监督机构,全面建设劳动执法的监督体系。有了法律规定之后,必须要有监督体系来保障。这个监督体系单靠劳动机构内部的监督机构是不够的,要调动各种社会的力量包括政府的领导、执法、媒体(社会舆论)、群众团体、群众信访、个人举报等工具来进行全面监督。不能按照规定履行用工合同的要接受谴责和处罚。
  
  三、院校练好内功是职业教育走出困境的决定性环节
  
  职业教育要健康发展和壮大,必须加快立法进程,同时政府也要创造宽松的环境让职业学校去竞争发展。从另一个角度说,职业学校自身应争取社会的广泛了解与认同,并根据条件与特点,针对人才市场需求不断开办有特色的教育,练好内功,提高办学质量和声誉,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是职业教育走出困境促进职教事业健康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一)要重新认识消除厌学厌教的思想。教学没有什么层次之分,从家长、学生、教师乃至学校,由于长期存在一个思想定势或误区,总认为职校的学生是所有学子中的“淘汰品”,没必要学得那么勤学得那么精,教得那么勤教得那么精,得过且过,反正不出事,车到山前必有路。可以肯定地说,随着职业技术岗位的细分,那些不学无术肚子无墨的无为之人将受到业界乃至社会的唾弃。
  (二)以学校特点为依据,以技能教学为驱动,精心打造名牌专业、名牌教师、名牌学生。职业教育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教学,造就出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更应不断改革创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根据本校特点,精心打造名牌专业,大力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和设施、设备的建设,积极推进实践型的“双证制”教学,培养出过得硬的学生,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职业学校要通过结果来反观它的过程,结果就是就业率,要看办学的整体水平是否和用人需求及劳动力市场相吻合,这也是考核职业学校教育效果的最终的一个标准。这是职校蓬勃发展的根本途径。
  (三)要加强教学管理,确保良好的教学秩序。1.学校领导要有统一的思想意识,把规范化的教学管理摆上重要的议程,强化课堂质量管理,经常打气,赏罚分明,这项工作是中心,不允许被其它事务冲击。2.破格重建教师队伍。备选精良队伍不能滥竽充数,注重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着力打造名牌教师;校财政统筹安排,在一线教学津贴上可大胆倾斜。3.贴近实际需要设置教学课程。职业学校要提倡“订单”式培训的新模式。4.加强学生的学籍规范化管理。要尽力推行学分制,把学生的学会做人作为基础的重要课程,把学生的自身职业设计课程作为学业升华的关键课程,在日常管理中尽可能地推行电子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
  (四)推进校企紧密合作的“菜单式”教学。建立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根据企事业的用人“订单”确定教学,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标准等,推进校企紧密合作的“菜单式”教学,传统的相承式教学课程体系要阔步地更新换代。
  综观局势,要冲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软肋:一要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创设良好平台,二要加速职业教育“进口”与“出口”的法制化进程,三是院校要练好内功。做到此三方面,职业教育的阴霾就会过去,灿烂的春天就会到来。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当代职业教育》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当代职业教育》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